大发注册官方邀请码开户 - 大发注册官方邀请码平台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自11月30日在阿联酋迪拜开幕以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帮助全球绿色转型中起到的不可替代作用引发多方热议。“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中国”,欧盟新闻网站Euractiv 4日报道称,在大会上,中国成为每个人都在谈论的话题。如果没有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能源转型的成功似乎遥不可及。
“能源转型的先行者”
在出席COP28期间,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表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走上全面绿色转型轨道,风、光、水、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均居世界第一,已成为风电光伏设备和动力电池主要供应国,推动了全球可再生能源部署成本大幅下降,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获得清洁、可靠、用得起的能源。
“德国之声”4日的报道援引金融市场数据提供商Refinitiv的分析称,中国绿色能源项目不仅规模庞大,产能也在快速增长。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到2022年,全球新增太阳能、风能和水力发电能力的近一半在中国。中国正在计划大规模发展可再生能源,以取代石油、煤炭和天然气,并且超额完成部分绿色能源目标。有专家认为,有针对性的政府措施是中国能够如此迅速建立清洁能源基础设施的原因。
“强大的系统集成能力和低成本控制使中国在未来10年的风能和太阳能发展上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西班牙《能源报》近日援引伍德麦肯兹咨询公司发布的最新报告称,2023年,中国的风能和太阳能新增装机容量几乎为美国和欧洲总和的两倍多。该公司副总裁兼亚太地区电力和可再生能源研究负责人亚历克斯·惠特沃斯表示:“中国在2020年宣布了2060年碳中和目标,此后中国一直在重组其电力行业,所取得的实际进展令人印象深刻。”
“中国正在寻找新颖而大胆的方式为绿色清洁能源开辟道路。”据西班牙《先锋报》3日称,中国在太阳能和风能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这解释了为何该国的沙漠似乎变成“一片汪洋”——从远处看,库布其沙漠中数百万块太阳能电池板反射的光就像是一片水域。事实上,它们是面积达70多平方公里的太阳能电池板,在接下来的10年里,这些电池板的安装数量还要翻一番。
德国《时代周报》2日的报道将中国称作“能源转型的先行者”。报道称,全球几乎有一半的电动车在中国上路。11月中旬,赫尔辛基能源研究和清洁空气中心 (CREA) 的一项分析显示,中国的风能和太阳能建设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张。太阳能增长最快,预计2023年装机容量将达到210吉瓦左右。CREA分析师劳里·米利维尔塔称,这意味着中国在短短一年内创造的太阳能发电量是美国整体的两倍。根据计算,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最早可能在明年出现“结构性”下降。
中国一直在做着巨大努力
COP28期间,各国就旨在帮助脆弱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所造成损失和损害的基金达成共识。但对于中国扮演的角色出现一些争议。一些国家认为,中国应该在这一领域付出更多的费用。对此,沙特阿拉伯“阿拉比亚电视台”网站评论称,中国已经付出了许多,并正进一步兑现其对气候治理的承诺和义务。相反,西方国家承担的责任应当更大、更为突出才对。由于长期排放温室气体,发达国家应该主要负担损失和损害的成本。
阿拉比亚电视台报道称,事实上,中国在这方面一直在做着巨大的努力,并不断取得显著成果。中国始终秉持原则,重视自己的有关承诺,为全球清洁能源发展和全球气候治理作出积极而重要的贡献,有力促进了绿色产业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中国的对外合作中清洁能源占比直线上升,通过清洁能源产业链的合作,给全球经济的发展带来积极推动作用。
埃及《金融报》撰文指出,发展中国家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度要高于发达国家,让技术上远远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完全抛弃化石燃料有着现实困难。因此,在气候变化问题涉及化石能源和排放等时,理应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有着不同的标准和要求,即应该显示基于各国客观现实和基本国情的差异性,而不是不加区分地“一视同仁”。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8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国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虽然中国经济总量庞大,但人均收入仍与西方国家有着较大的差距,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本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在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过程中,应该体现出能力与责任的相匹配。
解振华在COP28期间表示,未来,中方将继续以务实的行动和南南、南北合作举措,为应对全球气候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推动双碳目标背后是技术的不断创新
林伯强告诉记者,对于绿色产业中国一直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现在中国在风能、太阳能、水能、核能等清洁能源领域建立起了完整的产业体系,不但是中国经济实现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还源源不断向全球提供来自中国的贡献。
西班牙REVE新闻网4日报道称,中国扩大可再生能源的战略不仅有助于清洁环境,而且有助于促进创新和经济增长。可再生能源部门的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刺激了技术进步,使中国和全球都为之受益。中国向低碳经济转型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提高可再生能源生产力和减少对煤炭的依赖,中国为其他国家树立了一个强有力的榜样。
总部位于河北保定的英利能源是中国最早投身光伏行业的企业之一,现在公司产品已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英利还联合华为等光伏产业上下游企业,在行业内倡导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上下游企业持续技术创新,践行中国双碳目标。公司董事长尹绪龙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背后是技术的不断创新。企业只有通过不间断的技术进步,才能推动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绿色金融中心执行主任李志青8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国碳排放占全球的1/3,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以及行动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发挥着带头作用。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其实面临着非常大的现实挑战,因此,中国的每一个行动和经验,都将为全球提供宝贵的经验。(环球时报 倪浩 唐亚 黄培昭 青木) 【编辑:曹子健】
中新网北京12月9日电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第28次缔约方会议(COP28)中国角边会——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新进展边会日前在迪拜举办。
全球碳捕集与封存研究院(GCCSI)的首席执行官Jarad Daniels介绍了2023年度全球CCUS发展情况。他说,近年来,CCUS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在更多行业得到了应用。2022-2023年期间,全球范围内CCUS项目数量显著攀升,设施数量增长了近一倍。其中,中国在这一方面表现亮眼。
CCUS是全球推动降低碳排放、实现碳中和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为工业部门大规模减排、化石能源低碳化利用、构建灵活清洁的电力系统、实现负排放等提供全方位的关键支持。中国在政策层面高度重视CCUS健康和有序的发展,自双碳目标提出后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涉及CCUS技术研发、产业应用、资金支持、气候投融资等多个方面。
中国各地方也结合自身特点出台了相关政策,将CCUS纳入了省级的战略发展规划。中国的CCUS政策支持已初步形成了“多管齐下”、“全面铺开”的新格局,成功覆盖了全国大部分的适宜地区。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近两年来国内CCUS项目示范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今后中国CCUS的蓬勃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中国石化HSE管理部副总经理刘春平以“打造百万吨级CCUS项目,推动全产业链规模化发展”为题展开交流。刘春平说,自上世纪中叶,中国石化开始探索CO2利用,并在上下游企业进行先导试验,经过多年研究攻关,逐步形成CCUS全产业链、具备工业化推广的技术系列,创新“六化”建设体系、“五严”质量管控机制,推动了CCUS油藏、注采、地面和装备系统集成,为构建“捕输利封”一体化全链条产业模式积累了宝贵经验。
CCUS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西北大学教授马劲风以“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商业化、规模化示范的陕西实践”为题展开交流。他说,CCUS是适用于陕西省资源禀赋的关键技术,其发展对陕西省能源转型也有着重要作用。
本届边会由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主办。边会现场有来自国内外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国际组织代表80余人参加,全方位展现了中国CCUS的新进展与新机遇。(完) 【编辑:苏亦瑜】